栏目
更多>> 精彩照片
更多>> 新闻资讯
“文明城市”的三个内涵
发布时间:2017-08-01   点击:405 次 

全国文明城市是城市文明建设最高、最综合、最具价值的荣誉称号。丽水创建“全国文明城市”,是一座城市的追求,是268万丽水人民的殷殷期盼,更是省委赋予丽水“培育新引擎,建设大花园”新定位的重要路径选择。因此,我们要以思辨的眼光,更加审慎地思考“全国文明城市”丰富的内涵。笔者认为,应包括以下几方面。

  文者,正也

  一座文明城市,一定是一座有正能量的城市。

  这是由“政”字联想到的。因为创建“全国文明城市”是一项由政府主导的行动。“政”字左边是“正”,右边是“文”,从某种角度而言,一个良性的政府行为,其目标一定是营造风清气正的人文环境。今年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提出,打造“崇德向善、人文厚重、和谐宜居”的文明城市,这恰恰是正能量的三个方面。

  崇德向善,需要榜样先行。我们要不断深化“最美丽水好人”品牌建设,让道德模范的嘉言懿德垂范社区、教化市民、涵育社风,以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充分营造“见贤思齐”的良好社会风气。

  人文厚重,需要家风先正。“一家仁,一国兴仁;一家让,一国兴让”,家风好,则社风好、民风好�R虼耍�我们要积极开展“传家训、立家规、正家风”活动,真正做到注重家庭家教,弘扬正能量。同时还要注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,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,迈好人生第一个台阶。

  和谐宜居,需要铁军先上。“在其位,谋其政”,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承红船精神,摆正位置,冲锋在前,真正做到守土有责、守土负责、守土尽责,锻造一支冲在一线、敢上火线、勇挑重担、群众信赖的丽水铁军。其中,全市8757个基层党支部要发挥基层战斗堡垒的作用,12.3万名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。

  文者,温也

  一座文明城市,一定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。

  “文明”的英译是“Civilization”,其词根“civil”有礼貌的含义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,最为推崇的社会状态是“中庸”,即待人接物不偏不倚、调和折中。由此可见,无论中西方,有温度的社会形态,是文明城市的内在逻辑。

  有温度,体现在温和。“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”,建设文明城市,最高的理想应该是让市民都能成为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。当前,丽水正积极开展“礼让斑马线”等活动,努力打造“最礼让城市”的品牌,就是要让交通文明蔚然成风。

  有温度,体现在温馨。丽水要打造“诗画浙江”的鲜活样板与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,就要营造“花径不曾缘客扫,蓬门今始为君开”的温馨氛围,令四方游客闻丽水之名,动旅游之心,来了就不想走,走了还想再来。此外,丽水出台《农家乐民宿三年行动计划》,提出了“舒心、贴心、放心、开心、养心”的“五心”民宿标准,归根结底就是要“温馨”。

  有温度,体现在温暖。创建文明城市,要始终坚持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发展理念,让文明成果惠及全民,令每一位市民如沐春风。当前,丽水正广泛开展“关爱空巢老人、关爱留守儿童、关爱残疾人、关爱困难职工”的“四关爱”志愿服务,下步要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、制度化,努力让志愿服务成为城市的亮丽名片。

  文者,稳也

  一座文明城市,一定是一座有安全感的城市。

  这是由“文”与“稳”谐音联想到的。自古以来,民众最向往的社会状态就是“夜不闭户、路不拾遗”,可见,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是获得感与幸福感的基础。

  丽水历经十二年不懈努力,终将“平安金鼎”收入囊中。但是,平安建设没有休止符,我们要归零翻篇再出发,在创建“全国文明城市”的同时,努力打造“全国最平安城市”,为我省创建“平安中国示范区”提供更多的丽水经验。

  要科技化防范。“平安丽水”建设,要抓早抓小,防范未然,特别是当前“邻避效应”项目“逢建必反”成为常态,金融、房地产、实体市场领域潜在风险突出。要突出科技引领、信息支撑,完善“互联网+防控”模式,提升预测预警能力。充分发挥“平安通”、平安浙江APP、微信公众号等作用,实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从足下“奔波劳顿”向指尖“方寸掌控”转变。

  要网格化管理。“平安丽水”建设,要落实落细,落地生根。当前,尤其要深化乡镇街道“四个平台”建设,充分发挥综治平台的作用。实现法治、德治、自治“三治融合”,社区、社团、社工“三社联动”,人防、物防、技防“三防并举”。通过构建基层社会治理“一张网”,营造“联系无缝隙、管理无盲点、安全无隐患、和谐有保障”的良好局面。

  要社会化参与。“平安丽水”建设,要听取民意、汇聚民智,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。要把依靠群众、发动群众贯穿“平安细胞”建设全过程,让群众参与治安防控、矛盾排查、纠纷化解等工作,以“小平安”汇聚“大平安”,最终达到“平安全民共建、成果全民共享”。(张旭)